去年沒遊書展,原委已在年前一篇〈香港書展——由往年到今日〉講過。今年興致其實不高,不過表弟早來電邀約,並替我訂星期六的半價門票,便應承了。後來因工作之便,又有機會早一天到場,令自己今年破例去了兩次書展,協助書展再創入場人次紀錄。
說出來可能會被人非議,但我近年去書展所抱的心態,早已由找書看書,換成去參加慶典或遊燈會。原因之一,是大陸出版業愈見蓬勃,書種亦多,價錢卻比以前台版港版來得廉宜,要買也方便,所以再沒有以往要急於掃平書的衝動;加上未讀的藏書數持續高企,以致居住空間日少,自然知所顧忌,焦點由看書變成看人似乎順理成章吧。
對了,想想看,香港有甚麼大型活動可以讓數以十萬的觀眾(每日平均計)在一個有空調的場館裏共同參與,相對自由地走動?有甚麼活動本身富有文化氣息,入場成本低廉之餘,更可以近距離接觸明星名人?有甚麼文化活動無年齡限制,不須觀眾有專門的鑑賞力,只要不是文盲(何況香港的識字率位居全球前列),就能樂在其中?又有甚麼活動反映社會、文化發展趨勢,容你從容看盡眾生喜好品味?答案只得一個。
呵呵,愈扯愈遠了,說回書展淘寶事吧。因為自知會重遊會展,首天便一心和三位同事信步而行,東瞧瞧,西望望,看看名人拍個照。(先說了,我兩次遊會展倒是碰到一些名人,情況允許的話會為他們照像,數目雖然不多,有興趣可以到我新開的 Flickr 相簿處八卦。)後來去了五號展館(歷來第一次,可見我的確有漫遊之意),在「國際村」中最具規模和格局的法國領事館攤位前,看遠道來的漫畫家 Lewis Trondheim 為買了《Mister O》的書迷畫畫簽名。
首日本來不想買書,不過在城邦處拿起一本《圖解日本史》,覺得深入淺出,形式拿捏得當,頗像筆記、精讀,又不乏趣聞、異說,很適合日本歷史盲或想溫故自新的人閱讀。雖然只打八折,還是掏錢買了。(不過晚上一位友人卻指該書程度低,且馬上塞給我一套依藤熹家著作集。就書封面而言確有童書感覺,但如劉黎兒所言,書其實是為日本成人了解本國歷史撰寫的,未可小覷。若可化繁為簡如宮布利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或 A.J.P. Taylor 的著述,豈非難能可貴?)寫得到底如何,讀畢再說。
其實今趟兩遊書展,我花費最多的地方,除了書,就是影碟,這實在始料不及。事緣首日行至鐳射(Panorama)攤位,赫然發現大量小津安二郎的名作標價不足廿塊,這可是我曾在〈雜記 III〉提及希望出現的情況!我再無猶豫,大手購入小津的「喜八三部曲」默片、《戶田家兄妹》、《父親在世時》等共十片,外加山田洋次、前田陽一、篠田正浩各一套,亦買下徐速同名作改編的國泰電影《星星月亮太陽》上、下集,滿載而歸。
書方面,我還買了幾本,例如花千樹出版社例必特價的舒巷城小說《太陽下山了》,遠景大幅降價、傅雷所譯的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名作《約翰‧克里斯朵夫》,以及牛津貴價書、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訪談錄》完整版(十二位八十年代受訪者如阿城、田壯壯、甘陽等,慚愧地我只認得一半,還好,這樣才值得花錢多認識認識),還有訂《明報月刊》得來的兩本贈書。最高興的,莫過於在十元特價區掏到喬志高的《又見「大亨」》和一本給妹妹的工具書《德國哲學的發展》(高宣揚)。
嗯,今年收獲還好,這些戰利品夠讓我慢慢消化到下年書展了。如果你因事錯過了?不要緊,書哪裏都有,至於名人嘛,我也給閣下找來了。2006年的書展的焦點嘉賓不出決定回港定居的倪匡、以及在劍橋重拾書包的查良鏞兩位老者,現下有錄像讓你重溫他們的風範。至於前年的,誰還會記得?
Monday, July 31, 2006
(淘寶記:)2006書展遊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