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08年中,次按危機持續惡化,大量金融機構繼續要為旗下資產減值,樓價下跌的情況亦未見改善,7 月份美國第二大按揭銀行 IndyMac 更因擠提已須要聯邦政府接管,成為次按危機以來倒閉的商業銀行中最大的一間。而在9月「兩房」陷入困境的同時,市場亦正關注另一間命懸一線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
成立於1850的雷曼兄弟是華爾街歷史最悠久的投資銀行,規模亦大於早前出事的貝爾斯登,公司向以高槓桿模式經營,槓桿比曾達30倍,但市場已再容不下這種營運方式,何況該行更持有包括 MBS 在內等不易套現的資產。
Peter Boone 與 Simon Johnson 在網誌〈Baseline Scenario〉稱,由於投資銀行在賬面上已有大批非流動性的證券,無論資產質素如何,均逐漸倚重本身替短期債務續期的能力,而足夠的恐慌是足以令這些債務無法再融資。
本來雷曼兄弟等投行,最初與兩房一樣,只買來樓按並包裝成 MBS 以至更複雜的衍生工具如次按抵押債券(Subprime CDOs)後出售,不會「上身」,但美國樓價繼續上揚,令投行九十年代開始已直接參與放貸貸款,及後更開始買賣及投資 MBS 及 CDOs 業務,結果在今次風暴中栽倒。
雷曼兄弟9 月10日1公布,該行6至8月虧損達39億美元,即自年初以來已累積虧損66億美元,結果股價單在8日至12日期間,暴跌八成,美國財政部及聯儲局曾希望美國銀行或巴克萊,以至其他華爾街銀行可以出價收購雷曼,但它們看過該行所持的大量按揭資產,估值遠高於實際價後,都打退堂鼓了。
據指雷曼高層在9月15日申請破產前,原預期政府會像早前貝爾斯登出事時一樣,出手相助,因此不甘壓低出售作價,其他銀行亦不是無興趣收購雷曼資產,只是價錢談不攏,結果是,破產後雷曼的業務仍由巴克萊、野村以及私募基金等各方分食。
關鍵是,美國政府為何今次未有出手救雷曼?原因是當局自上次拯救兩房後,面對大量批評指不應隨便動用納稅人的資金為投資失誤的私人金融機構買單,這會助長道德風險,而經過近期多次危機後,政府及聯儲局亦以為市場已對雷曼破產有準備。
結果背負6130億美元債務的雷曼,成為美國歷史最大宗的破產案,市場亦赫然發現,不存在「牽連太大、不可倒下」(“Too Big to Fail”)的金融機構,雷曼破產固然令股東投資付之一炬,但連最穩健的高級債券(Senior Debt)持有人亦要損手,市場風聲鶴唳,每間金融機構均憂慮交易對手一夜猝死,股市大瀉。
雷曼破產保護令的文件顯示,該行有6390億美元資產,資債基本相抵,但由於流動資產不足,終告敗亡,另一家投資銀行美林見狀,亦速速以500億美元售予美國銀行。雷曼行政總裁 Richard Fuld 事後認為,該行破產歸根結底是由於市場缺乏信心。結果,雷曼的死亡卻進一步令市場信心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