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5, 2005

那時代的雜誌

還有那時代的米高積遜

承接〈All-Time 百大影片〉一文。上回結語我說會「再談這份歷史悠久的《時代》雜誌更有品味的一面」,並不是指那張百大名單品味很差(很多影片我仍未看,根本無從置喙),只是對它近年越來越喜歡搞甚麼大選舉,有些不以為然;常以此等活動為噱頭與話題,不免令這份創辦於1923年的老牌雜誌,未來有淪為較豐富的《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或《人物》雜誌(People magazine)之流的可能。這並不單是我的見解,其實不少人都認同近年《時代》雜誌的水準已不及強敵《新聞周刊》,比如明顯的在國內雜誌獎項上落後。

不過苛責《時代》雜誌「自甘墮落」亦有不妥,不獨是它,如果觀察整個媒體發展情況(例如大報變小報,網上閱報者眾,內容圖多文字少之類),反而極可能與大勢所趨有關。終歸新聞雜誌除了提供資訊外,亦是面向大眾,反映世道的工具,社會文化日益淺薄,編輯們免不了會配合讀者口味。《紐約時報》專欄作者 David Brooks 早前就有評論,從以前《時代》雜誌一篇講海明威的文章談起,指今天雜誌中的「中檔」文化(middlebrow culture)大都已讓路給流行文化,藝術和智識都不及名人吸引。他說得對。

《時代》雜誌的悠長歷史,恰巧是時代的見証人;翻看八十多年以來的個個封面,電影導演的已教人目不暇給:永恆笑匠差利卓別靈;三十年代的 Cecil B. DemilleFrank Capra;大師英瑪褒曼(Ingmar Bergman);巨匠大衛連(David Lean);自編自導的活地亞倫;自七十年代開始雄踞美國的佐治魯卡斯(George Lucas)與史提芬‧史匹堡(這個八十年代英姿勃發的形象真不多見);鬼才大衛連治(David Lynch);到今日仍然活躍的名導 Mike Nichols ……

單單導演就這樣好看,其他封面上的名人更加不可勝計了。只要簡單地在搜尋器輸入要找的人和事,或者類別(我就是打 movie 找的),像是 literature、painter、musician 等,你就可以細細發掘一番。我翻看這些舊封面(尤其是那些用顏色鉛筆畫的像),一發思古幽情,已有莫大趣味。不過就如文化人 J. M. Tryee 所說,近十年的表頁了上已沒有甚麼嚴肅文學大家(算不錯了,鋼琴家我近五十年只找到一期霍洛維玆的)。究竟時代不同;我還是喜歡古舊的人與事,沉澱起來確實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