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2, 2005

香港的103部最佳華語電影

本來不大想寫這個題目,因為最初看到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這個「中國電影百年最佳華語片」名單排名,給《蘋果日報》冠以「港產電影雄霸六成」的標題,已沒有胃口品評。不過鑑於上月一篇〈中國電影百年選〉令本狗窩訪客大增,看來這些資訊頗有市場,為狗窩前途寫是要的;橫豎剛好中國電影誕生百週年,乘興湊熱鬧也是好的,是「潮」的。如果引用十六日《信報》文化版記者鄭傳鍏的報導,亦可省下不少筆墨。

排名首位是《小城之春》(1948),此片八十年代初才被鉤沉,後來聲譽鵲起,不少影評人稱它為「中國最偉大電影」。我雖早已購入內地無字幕版 VCD,但怕其名大於實,一直束之高閣。近來開封一看,的確沒有過譽——即使放在國際層次,費穆的處理與韋偉的演出都令人驚艷!與田壯壯2002年的水準重拍版比對,它的優點也愈形突出。十大裏暫未得聞胡金銓與許鞍華的作品,慚愧。其他如《阿飛正傳》與《悲情城市》都是優秀電影。

但吳宇森的《英雄本色》(1986)絕非他最好的作品,《省港旗兵》(1984)也不可能是最佳華語電影!麥當雄回應其作品排名第六時表示「都係有幸運成份,唔同評審價值偏向唔同」倒是中肯,《信報》引述影評人林沛理說:「這種排行榜,無論是每年選的十大明星、十大電影,都充滿了遊戲元素、而且十分主觀,何況是一百年的中國電影。」而「他表示這種選舉,其實並不代表以一個絕對的標準去判斷一部電影的價值,更多是反映歷史的意義」,這大概也是部份重要作品排名較高的原因吧?

據聞投票人士共有101位,包括文化工作者及專欄作家,希望其中沒有人不清楚選的是最佳華語電影。《信報》報道最後一段是很適合作這帖的結尾:「電影資料館研究組主任黃愛玲表示,『其他界別的人士投票也無可厚非,但應該選這些界別中最熱愛、熟悉電影的人士,而不是最有名氣。』要選一百年的中國電影,起碼應該對中國電影史有一定的了解,若像有份投票的某大導,表示自己近來才看過父親導的入圍作品《野玫瑰之戀》(1960),那這個名單的參考價值會不會稍為偏低呢?」我看,還是看甚麼人選甚麼電影最有趣!